王羲之是中国的书圣,他的《兰亭序》被誉为“天下第一行书”。自唐代之后,真迹不见踪影,传世的《兰亭帖》都是摹本、临写本和刻本。 南宋丞相游似曾经收藏《兰亭序》拓本百种,以天干编次,从甲乙至壬癸每干十种,后人称为游相兰亭。但流传至今,真正能够见到实物的,不到30件,且大多收藏在博物馆、图书馆、高校等公藏机构,部分还流失海外,市场上鲜少得见。 基于此,“宋拓御府兰亭——游相兰亭甲之一”即将亮相保利秋拍的消息一出,引发广泛关注。昨天,该拓本现身上海,围绕其发现、递藏与重要价值,学界专家展开深入研讨。 据透露,迄今所见的游相兰亭,几乎都有明初晋藩的鉴藏印记,为朱元璋第三子晋王朱棡收藏。在晋府中,裱工赵孟林对游相兰亭进行重裱,卷中的蓝纸隔水、晋府藏印以及骑缝印“赵氏孟林”正是晋府收藏并重裱的显著特征。 此件“宋拓御府兰亭——游相兰亭甲之一”堪称游相兰亭的标准件——前边有小签条,前后蓝隔水、前后晋府收藏印鉴等。其中最重要特点是有宋高宗赵构题跋并书绍兴元年秋八月十四日,“时间相当于现在离我们890年前(公元1131年),这种明确刊刻纪年在所有刻本兰亭中极为少见,估计也是游相兰亭中唯一有明确纪年的一件。”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教授陈一梅指出,《兰亭序》刻本名目繁多,其中以定武本最为著名。此件“宋拓御府兰亭——游相兰亭甲之一”可以非常明确将其定为定武兰亭“二代”,以此来推断定武兰亭的真实面貌,具有不言而喻的重要价值。 对此,碑帖鉴赏家万君超持相同观点,在他看来,此件能确定为定武兰亭“儿子辈”,且在当初御府所刻五种兰亭中为最佳,“基本大致保持着晋王府时候的装裱,原始状态保存非常之好,此番能在市场中所见,是为幸事。” 据介绍,这件“宋拓御府兰亭——游相兰亭甲之一”流传有序,著录于桑世昌《兰亭考》卷二及卷十一、胡世安《禊帖综闻》卷五、卞永誉《式古堂书画汇考》书卷第五、倪涛《六艺之一录》卷一百六十、吴升《大观录》唐贤法书卷二。历经朱棡、徐树谷、查莹、英和、李意西、李慎、爱新觉罗·岳琪、崇恩、魏今非递藏,高士奇、瑛宝、英和、佚名题跋。 中国美术学院现代书法研究中心副主任鲁大东认为,从历代对于兰亭作品的珍视程度来看,王羲之《兰亭序》不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颗明珠,更成为一种文化现象,其价值远超一般书法作品,而兰亭流传过程中的拓本就相当于“分身”,“每一个分身都负担着传承兰亭文化的使命,尤其是这件‘宋拓御府兰亭——游相兰亭甲之一’,印证了关于定武兰亭的传说,也是游相兰亭中浓抹重彩的一笔。” “每一本拓本都为不可重复的,故具有不可取代的意义,同时作为唯一性存在的拓本,在书法及历史上都具有极高的艺术与文献价值。”中国美术学院田振宇博士说。 在中国美术学院博士孙田看来,本次“宋拓御府兰亭——游相兰亭甲之一”在上海现身,恰逢上海图书馆所藏“游相兰亭癸之十”正在上海博物馆“万年长春:上海历代书画艺术特展”展出之际,游相所藏百件兰亭的首尾件在同一时空出现,堪称幸事。 本次沙龙活动由保利艺术研究院主办,北京保利拍卖承办,云杪文化协办。(作者:李婷) |